是阳不足者,温之以气,食入于阴,气长于阳也。胃为一腑,而分阴阳二经,少阴一经,而兼阴阳两脏者,皆为根本之地故也。
寸脉不至关,则阳不生阴。世皆以《金匮要略》为仲景杂病论,则有若之似圣人,惟曾子为不可强乎?
由是推之,太阳中风,以火发汗者,无汗可知,其脉紧亦可知∶太阳中风,下利呕逆,其人汗出,其脉缓亦可知也。小承气下之缓剂也,曰少与之令小安,曰微和胃气,曰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。
瘥后日暮微烦,以其病方瘥,强与谷食不消也,损谷则愈矣。 此更加渴,则热已在里,而表邪未罢,故用五苓。
解后复烦,烦见于内,此余邪未尽,故用桂枝更汗。 此伏明之火,与升明之火不同。
不知辛苦之人,动摇筋骨,凡动则为阳,往往触寒即散,或因饥寒而病者有之,或因劳倦而发热者有之。服麻黄复烦者,可更用桂枝;用桂枝复烦者,不得更用麻黄。